果模:
用于制作面食,通常是木制的,有大小深浅的各种花纹。
小筐、浅子:
以去皮柳条编制,用以盛装食物。
鏊子:
平底无沿铁锅,用于烙制煎饼、烙馍等。
菜篮子:
农村必备,用于盛装蔬菜等食物。
橼子:
储存粮食、馒头、食品等。
擀面杖:
又称擀杖,用于擀制面条、面叶、制饼等。
瓢:
对割葫芦制成,有农家有水瓢、面瓢之分。
锅胚子:
做大锅饭必备的。
饭帚:
一般用高粱穗草扎绑制成。
风箱:
用以吹火。
萝:
用来过滤面粉、沙土等。
牛套(牛沟槽):
用于拉车或干农活时套牛。
油葫芦:
香油作坊里把香油从麻酱中荡出来的工具。
玉米镩子:
用于把玉米穿出一道道缝隙,再用手把玉米粒搓掉。
月饼木模:
用于手工制作饸饹面或月饼。
灶:
最原始的厨房系统,用土坑或在上面悬挂器具进行烹饪。
鼎:
古代用于烹煮食物的贵重物品,分三足或四足两种。
鬲:
古代煮饭用的炊器,形状为敞口外倾斜,底下有三个中空的足。
釜:
圆底无足的炊具,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以其他物体支撑才能煮物。
鍪:
从釜演变而来,釜口也是圆形的,和现代的“锅”非常接近。
甑:
底面有孔的深腹盆,用来蒸饭的器皿。
石锅:
用于炖煮食物,保温性能较好。
陶锅:
用于炖煮和炒菜,热传导性能较好。
铜锅:
用于炖煮和炒菜,保温性能极佳。
铁锅:
用于炖煮和炒菜,热传导性能较好,但也容易粘锅。
蒸笼:
用于蒸食物,一般由竹子编制而成,也有用陶瓷或铁制成的。
爵、角、觥、尊、解、杯、瓢:
古代的饮酒器。
簋:
形似大碗,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。
豆:
本用来盛黍稷,供祭祀用,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。
皿:
盛饭食的用具,两边有耳。
31. 盆:盛物之器。
32. 案:又称食案,是进食用的托盘,形体不大,有四足或三足。
33. 匕:是长柄汤匙。
这些工具在古代中国饮食制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至今在一些传统家庭和手工艺中仍有使用。